日常生活中,各種意外情況時有發生,當意外情況嚴重造成身體傷殘時,人們便需要進行傷殘認定,方便確定后續賠償。我國目前適用于人身損害賠償的傷殘鑒定標準為《人體損傷致殘程度分級》,該標準將傷殘程度劃分為一級至十級,其中一級為最嚴重的傷殘等級。下文為大家介紹具體的劃分標準以及對應的賠償標準。
在具體較少前,小編提醒大家注意,人身損害的鑒定標準和工傷損害的鑒定標準不同,傷殘鑒定標準要高于勞動能力鑒定(工傷)標準,勞動者想知道自己的工傷等級需要到勞動局做勞動能力鑒定。
一、傷殘等級1-10級怎么劃分
一級: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喪失,需完全依賴他人照料。
舉例:交通事故后成為植物人,需24小時護理;高空墜落導致四肢癱瘓,無法自主進食、翻身。
二級:器官嚴重缺損或畸形,需隨時有人幫助。
舉例:爆炸事故導致雙眼失明,需他人引導生活;嚴重燒傷后雙手缺失,無法完成簡單動作。
三級:器官嚴重缺損,需長期護理。
舉例:腦出血后偏癱,需輪椅出行且需家人協助洗澡;電擊傷導致智力下降,無法獨立計算或決策。
四級:器官嚴重缺損,活動范圍受限。
舉例:工傷導致一只眼睛失明,另一只眼睛視力模糊,無法駕駛;脊柱骨折后需長期臥床,無法久坐。
五級:器官大部缺損,需部分幫助。
舉例:交通事故導致手臂截肢,無法提重物;中毒后記憶力嚴重衰退,無法獨立完成復雜工作。
六級:器官大部缺損,條件性需要幫助。
舉例:工廠事故導致拇指缺失,影響握筆寫字;骨折后腰部彎曲受限,無法長時間彎腰勞作。
七級:器官大部分缺損,長時間活動受限。
舉例:打架導致一只眼睛失明,影響平衡感;火災后頭皮疤痕導致無法留長發,社交時產生心理障礙。
八級:器官部分缺損,遠距離活動受限。
舉例:車禍后面部疤痕需定期整形,影響求職和婚戀。
九級:器官部分缺損,輕度功能障礙。
舉例:近視矯正手術后視力下降,需佩戴厚眼鏡;交通事故導致肋骨骨折,呼吸時疼痛影響睡眠。
十級:器官部分缺損,無功能障礙。
舉例:摔倒導致手腕骨折,愈合后不影響提物;燙傷后頭皮疤痕,需戴假發掩蓋。
二、傷殘賠償的標準是什么?
人身損害賠償標準適用于交通事故、醫療事故等非工傷場景,賠償項目包括:
1.殘疾賠償金:
計算公式: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傷殘系數×賠償年限(60周歲以下為20年,60-75周歲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75周歲以上為5年)。
傷殘系數:一級100%,二級90%,以此類推,十級10%。
2.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憑票據或實際支出計算。
3.被扶養人生活費:按戶籍所在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計算,扶養年限根據被扶養人年齡確定。
4.精神損害撫慰金:根據傷殘等級確定,一般十級傷殘為5000-10000元,等級每增加一級,增加5000-10000元。一級傷殘或死亡的可獲得50000-100000元。
此外,如果用戶購買了意外險,意外保險的賠償標準按保險合同約定比例賠付。例如:購買50萬元保額的意外險,用戶鑒定為三級傷殘(賠償比例80%),可獲賠40萬元。
以上就是對25年傷殘等級1-10級劃分標準和賠償標準的介紹,用戶在收到意外傷害時要注意證據保留,包括事故證明、醫療記錄、費用票據等;在鑒定時盡可能選擇有資質的鑒定機構,否則鑒定結論可能無法被采信。希望大家在了解傷殘標準和明細后能夠知曉自己的權益并積極進行合理地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