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汛期格外兇猛,臺風、暴雨輪番轟炸,大量汽車遭遇泡水.那么,洪澇過后,這些“泡水車”會去哪?會出現在二手車市場嗎?你是否也擔心買到“泡水車”?泡水后車輛可能有哪些損傷?有哪些安全隱患?泡水后的車輛都去了哪里?
一、什么是“泡水車”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在2011年發布的評定標準,經水等導電液體浸泡,導致車輛核心零部件、電器件受損的車輛,一般是水位超過車輛座椅滑軌,才稱之為泡水車。
“泡水車”的三種程度:
1.水進入車內,剛剛沒過座椅滑軌。這種情況最常見,通常對汽車的損傷程度較小,正確修復后可正常使用。
2.水深到達儀表臺,對車輛整體性能影響較大。車內很多零部件,比如儀表、發動機、中控設備等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水的侵蝕。
3.水深沒過車頂,俗稱“沒頂車”。這類車輛已經沒有修復的意義,通常會被保險公司定為“全損”。
注意哦!!
只要是泡水車,都會存在安全隱患。即使是低位泡水的車輛,水沒過剎車系統的感應零部件后,也可能會導致產生錯誤信號,也會成為安全隱患。
另外,現在汽車里有很多高技術的應用,比如安全輔助設備、導航設備等,泡水之后電子零部件的可靠性會大打折扣。修復時如果沒有全部換掉,就會存在安全隱患。
建議非專業人士不要購買這樣的車輛。
二、“泡水車”為什么會進入二手車市場
只要不是進入報廢程序的泡水車,都可能在經過修復后流向二手車市場,因為這樣的車仍然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現在車輛修復技術非常先進,大部分車輛經過零部件的更換、清潔和全面整修,一般情況下就能夠正常使用,能夠滿足一些駕駛或者出行需求。
行業有明確規定,如果銷售的車輛是泡水車,不管是低位泡水還是全損泡水,都應該向消費者進行明示,明確告知這輛車重要的缺陷,以及可能會引起的后果。
若不履行告知義務,一旦消費者檢測出來,或者通過其他證據證明這輛車在購買之前泡過水,商家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法律鏈接|如果商家未明確告知車輛為泡水車,可能承擔以下法律后果:
1.合同撤銷
根據《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消費者有權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撤銷買賣合同。合同撤銷后,商家需退還購車款,消費者需返還車輛。
2.“退一賠三”責任
若商家被認定存在欺詐行為(如故意隱瞞泡水事實),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消費者可要求商家“退一賠三”,即退還購車款并賠償三倍價款。例如,購車款10萬元,商家需賠償30萬元。
其他賠償責任
消費者還可主張因購買泡水車產生的額外損失,如車輛鑒定費、保險費、維修費等。
※注意事項:
商家需證明已履行告知義務,否則可能被認定為欺詐。
消費者應保留交易證據(如合同、聊天記錄、檢測報告等),以便維權。
若商家為個人,可能需承擔個人財產責任;若為公司,公司及實際控制人可能連帶擔責。
三、如何鑒別“泡水車”
如何避免購買到泡水二手車呢?以下幾招一定要記住。
1.望|外觀判斷
先整體查看車輛外觀,著重查看車燈部分,看看前后燈組是不是過“新”,判斷燈組的新舊程度與車輛年份是否合理。查看霧燈,在“泡水車”維修時,霧燈是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2.聞|是否發霉氣味
被水泡過的車輛,通常都會因為通風不暢,導致汽車內飾出現發霉情況,在選擇車輛的時候,可以坐進車里聞一下,如果有明顯發霉的氣味,那么這輛車大概率泡過水。
3.問|警惕過低價格
“泡水車”的價格通常會比同等配置的二手車要便宜許多,在初入二手車市場時,要詢好價格,如果發現心儀的車輛價格很低,那么你要當心了!
4.切|查詢保險理賠記錄
在對車輛進行細致檢查之前,應先查看車輛的保險記錄,是否有因為進水理賠的記錄。
不過,有些泡過水的車輛可能沒有走保險。沒關系,咱還有招兒~
1.檢查方向盤轉向軸
通常情況下,下雨天氣攜帶的水蒸氣會使轉向軸生銹,但是程度較輕,范圍較小。但是車輛泡過水后,會導致轉向軸嚴重生銹,那么在看到這種情況后,就應該提高警惕,你可能遇到了“泡水車”。
2.看座椅滑軌
即使是最輕程度的泡水,水也會沒過座椅滑軌,因此,在檢查車輛時,要著重查看座椅滑軌是否出現生銹情況,或者查看螺絲是否有擰動的跡象,如果有類似情況,那么可以懷疑該車泡過水。
3.看安全帶
安全帶通常是卷起來收納的,那么在車輛泡水后,被卷起的部分不容易晾干,我們在檢查車輛時,可以將安全帶全部拉出,檢查根部是否有水漬、發霉的現象,也可以查看一下安全帶底部的出廠日期,是否是近期更換過的。
4.看后備箱
在檢查完車內狀況后,應再對后備箱進行檢查,特別是備胎箱。查看備胎箱是否有殘留泥沙,固定備胎的螺絲有無銹蝕或者螺絲被更換的情況,如有,則可能是一臺“泡水車”。
鑒別“泡水車”的方法還有很多,上文列舉的是比較容易操作的。,如果對你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困難那么可以聘請正規第三方評估機構,出具評估報告,以降低風險。
開上自己的小車去兜風,想想都是件幸福的事兒~祝愿大家,都能買到心儀的車車~
本文來源:太平洋產險山東分公司